当前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公交行业多措并举抓整改促落实y

广东城市公交网 http://www.gdcsgj.com 发布时间:2012-08-07 08:14:14.0 阅读:16716次
本文附件:

来源:搜狐滚动

   8月3日,《这些公交设施该更换、维修了》报道见报后,公交行业立即行动,以迎接全运会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针对自检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报道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和落实。

  改善车质车况

  确保车貌焕然一新

  在新增更新车辆、硬件设施维护、车厢卫生保洁上下工夫。一是今年底前将更新车辆1150台、新增车辆350台,实现八年以上的老旧车辆全部下线,同时将新增车辆投放至客流量大的重点线路,增加配车30%以上,缩短车隔20%以上,减少市民候车时间。二是对全市所有公交车辆逐一筛查并拍照存档,对车辆的坐椅、扶手、车门等附属设施发生破损、松动的,及时采取加固、补救、更换等整改措施,全面改善车质车况。三是车厢将增设人性化功能,冬季开启暖风、配备爱心坐椅、实行夜间车厢亮化等。四是进一步加大车辆卫生保洁力度,做到“一圈一清扫、两天一清洗、三天一消毒”,消除卫生死角。

  完善设施建设

  打造优质乘车环境

  对影响市容形象、室内环境简陋的站务室进行修缮,主要包括墙面、地板、桌椅、电器等设备,为职工工作、学习、休息提供良好的条件。加快推进老旧站务设施的更新改造进度,计划10月底前更换站牌1000套、箱体1000个、线路板3000个、线路牌100个、站杆100个、新建排队护栏20个,对暂未更新且破损、生锈或缺失的公交站牌、候车廊、排队护栏等站务设施,重新进行喷涂、焊接和补救,营造良好的站区环境。

  优化线网布局

  构建便捷出行网络

  结合市民出行需求特点,对原有里程过长的线路、密度过大的区域重新规划,采取拆分、移位等措施,合理配置线路资源。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线路的新开调整提供停车场、站务室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强化公交与地铁、铁路、长途客运等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效接驳,实现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继续推行公交延时服务,冬运前再新增20条延时线路,主城区内80%的常规公交线路延时至21时以后,并实行末车时间公示,在站牌中公示末车到达各站位的具体时间,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乘车信息。与此同时,加强公交首末站硬件投入和站区环境建设,建成10个文明公交示范车队,全面开展公交站牌、候车廊的维修和保养工作,10月底前更新改造1000块老旧站牌,试点推出智能站牌、灯箱式站牌,实现站区夜间亮化。

  强化队伍建设

  提升职工素质和形象

  深入开展“迎创城、惠民生,安全正点、优质服务”活动,不断深化“优质服务迎全运、文明公交在辽宁”主题,以“十百千”评选活动为主线,积极打造“十条精品示范公交线路”、“百台优质服务标兵单车”和“千名优质服务明星驾驶员”。通过设立星级评定和微笑服务之星评选活动,激励企业和从业人员向高质量服务看齐,引导驾驶员用微笑服务增进与乘客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深入开展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引导职工以最佳的技能水平服务乘客。

  加强监管力度

  规范行车秩序和从业行为

  强化驾驶员安全行车、文明服务意识,通过组织开展联合互检,积极消除和杜绝行车吸烟、打电话、闯红灯、争道抢行等违章问题,对一年内两次出现行车不规范、服务不文明或有责投诉的,一律取消评优资格,并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同时要求驾驶员统一着装、规范报站、举止文明,耐心解答乘客提出的问题,主动引导乘客为老弱病残孕及抱婴儿的乘客礼让座位。在各公交首末站和市内繁华地区的重点公交站位继续开展排队乘车、导乘咨询活动,并将每月11日确定为排队乘车宣传日,确保排队乘车率首末站达到100%、中途站达到80%。

  创新管理体系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严格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企业服务行为,规范行业管理标准,完善考评监督机制。通过采取公开服务承诺、发放调查问卷、现场实地走访、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对民心网、民声微博、市民服务热线等各类诉求平台反映的管理和服务方面的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和整改,对利于行业发展、惠民效果显著的建议进行合理采纳。建立完善科学、系统的考核监督和准入退出制度,对通过管理部门考核和征求市民意见评出的“最差线路”,实行末位淘汰,予以“亮黄牌”并限期整改,对不予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行业主管部门将依法收回线路经营权。

  加大科技投入

  实现科学化管理

  积极推进公交指挥调度信息化进程,着力创新公交安全及服务监管手段,打破传统指挥调度模式,加大GPS系统在公交行业的应用,年底前将在全市所有公交车辆上安装GPS系统和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车辆运行轨迹实时监控、车辆运营环境实时跟踪、车辆运营信息数据实时统计。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监管效率和能力,进一步推行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主办: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联系电话:(020)37637909 转8003 传真:(020)37620407
备案编号: 粤ICP备1500131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9号

技术支持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3 GDCSGJ. All copyright are saved. 版权所有 仿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