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晚报
本报7月12日讯(实习生 唐冉 记者 赵丽) 从7日开始,从泺源大街等道路经过的市民发现,一群穿着白T恤的“90后”在路口担当起交通协管员。原来,这是一些大学生组织的暑期实践活动。
“咦,挥小黄旗的怎么是个学生?”这几天,来往泺源大街的市民发现,这条街与历山路交叉口的交通协管员变成了一个男孩子。他穿着白色的志愿服,站得笔直,紧紧盯着交通灯,吹哨、挥旗,一连串动作做得很麻利。
“还是树荫下凉快。”站满一小时后,这个学生协管员坐在树荫下,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水,用手当扇子扇了起来。他告诉记者,他是山东建筑大学大一学生,叫王伟,和来自其他高校的100多名大学生一起,参加了这次“志愿服务交通协警”活动。大家分散在历下区辖区内的十多个路口,上午8:30到11:30,下午2:30到5:30是工作时间,扣去休息时间,算起来每天要站近5个小时。
初来乍到,怎么胜任交通协管这个岗位?王伟说,在上岗前,大家经过了历下交警大队的培训,掌握了基本的交通知识。“很多路人问,做这个工作交警大队给你们多少钱?”王伟说,“当我们说不给钱时,有的市民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有的市民则竖起大拇指。”
“由于气温过高,昨天团队中有两位女同学因中暑支撑不住,但今天她们都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这次实践活动的组织者高山介绍说,这么热的天气,对每一个队员都是挑战,不过,难得的是大家都坚持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