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现代金报
不少开车的人都觉得,怎么现在的路越来越堵了,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在市中心的一些路段,车辆一点点地向前挪,甚至还不如骑自行车快。
近日,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举办《宁波交通的现状与未来》主题沙龙,邀请了社会各界相关嘉宾参与讨论,就如何缓解宁波交通拥堵问题,嘉宾们各抒己见。
通讯员 叶建明 记者 李宇龙
宁波现状
汽车保有量猛增 公共交通竞争力下降
在主题沙龙上,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宁波市交通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前,宁波市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机动化出行迅猛上升。截至去年底,市六区范围汽车保有量达到58.61万辆,千人拥有量达到168辆。另一方面,在机动车总量迅速增加的同时,机动化出行强度也有较大的提高,带来的交通压力也日益明显。
而且,现在私人机动化工具滥用情况也比较严重,比如,在距离小于3km的出行,本应是慢行交通占据优势,但调查显示这个距离段小汽车出行比例占到22.2%,而在大于8km的出行中,电动车这一准机动化出行方式比例达到35.7%。公共交通的发展遭遇到一快一慢两种私人交通夹击,发展环境进一步恶化。
虽然,近几年随着对公交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公交硬件设施、运营能力,公交车辆数、线路条数、线路里程较上年都有较大的增长。但公交客运量却连续两年下降,降幅分别为1.73%和3.52%,下降幅度有增大趋势。同时,公交分担率也停滞不前,由2002年的15.6%下降为2011年的13.3%。
嘉宾感受
出租车太难等 公交车线路绕得太远
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地方税务局主任科员钱培青在交流中讲述了自己的经历:由于家与工作地点相隔不远,她出行的方式基本上是选择步行或者自行车,“要是有事情的话我会选择出租车,但出租车太难等了,需要碰运气。”前段时间钱培青的孩子发高烧,她抱着孩子到路边打车,“孩子发烧,车流不息的马路上我等了很长时间都碰不到空车,我很着急,最后没有办法拦了私家车。”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市信息中心主任周海宁也有同感,“前段时间有一些专家来宁波交流工作,结果在酒店等出租车足足等了四十分钟,最后会议因此推迟。他们开玩笑对我说,宁波最应该先发展的是智慧交通。”
另外,对于公交车,嘉宾们也有不少感触。宁波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夏紫光说,他平时经常坐公交车,“但有时候我等公交车,很多时候都超过了站牌上的发车间隔时间。”
“我曾尝试过坐公交车上班,但是发现乘坐公交车不仅慢,而且线路还要绕远,市区很少有公交车专用道,所以在时间上就会拖延。”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翁燕波说,这也往往是一些人选择开车而放弃乘坐公交车的原因。
共商对策
想减少私家车出行 先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
到底该怎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呢?嘉宾们认为,要想让私家车减少出行,缓解交通压力,首先要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
“乘坐公交车,车上拥挤,路上堵,打出租车高峰期打不到,开电瓶车路上不安全,所以只好开私家车。私家车越来越多,路上就堵得一塌糊涂。”翁燕波说,她希望能够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建立公共自行车租借系统,让公共自行车租借点与公交车站、地铁站实现无缝对接,也许这样很多人会放弃开私家车了。”
“我们的道路资源有限,跟不上汽车的增长速度,所以要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但目前公共交通并不是很完善,所以我们要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如果公共交通系统发达了,我想很多人会选择乘坐公共交通的。”宁波市人大代表、浙江波宁律师事务所主任范云说。
“公交车的网点分布更细致一些,建立枢纽乘换中心,保障提供的越多,人们越愿意乘坐公共交通。”钱培青说。
发展公共交通,就要将公共交通进行完善,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车,都不能解决末端交通问题,而公共自行车的设立将会解决这一问题。嘉宾们都表示希望能够设立公共自行车租借系统。
外界声音
“自行车+公交”可缓解交通压力
在今年的宁波市“两会”上,宁波市人大代表王纪跃就曾提过关于建立城市自行车租借系统的建议。
王纪跃认为,在机动化社会追求“快”的同时,人们依然要求有“慢”的宁静。宁波应构建安全、便捷、通畅的慢行系统,提倡、引导居民短距离出行以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非机动车方式,缓解宁波目前机动车交通拥堵状况,形成以人为本、有宁波特色的慢行系统。
在城市规划方面,她希望通过非机动车与轨道交通、大容量公共交通、常规公共交通站点之间的停车换乘,即“非机动车+公交”的交通出行方式,延长非机动车的出行距离,以此来解决公交末端最后一公里交通,让所有市民、游客能免费租借自行车。
王纪跃说,发展公共自行车交通不仅能解决公交系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可以实现换乘功能,解决节点交通问题,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的机动性和可达性。同时,发展公共自行车交通,节约道路资源,减轻停车压力,有利于缓解市区日益突出的“行路停车难”问题。
他山之石
法国:在巴黎,公交车票和地铁票是同一种票,凭这种票不仅可以在市区乘坐地铁和公交车,还可乘坐郊区地铁。同理,购买郊区地铁票的人也可乘坐市区地铁或公交车。从这个层面讲,普通地铁票就是巴黎公交的“一次性通票”。此外,针对学生、低收入人群等,巴黎地铁公司也给出不同程度的优惠。据统计,符合这一优惠条件的巴黎人占居民总数的7%。
德国:公共交通系统每年的出车数将近100亿辆次,有大约86%的德国家庭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出行。为了从资金上保证“公交优先”政策,以及明确资金分配和使用权限,德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乡镇社区交通资助法》和《区域化法》。这两部法律规定了联邦政府在推行“公交优先”政策及推动德国公交建设中的投资数额,以及联邦公交建设投资的分配和使用。
美国:为了鼓励人们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少用私家轿车,美国政府制定了“保证回家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在工作日下班时安排大巴和地铁专线接送职工,条件是工作人员不开私家车上下班,如有意外事情必须临时回家的,政府可以免费提供车辆。美国交通部门还规定地铁卡可以在公共汽车上使用,划卡后两小时内可以免费乘坐一次公共汽车,极大方便了地铁与公共汽车之间的换乘。
瑞典:斯德哥尔摩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如今已经拥有一套简易又便宜的租用自行车系统。在斯德哥尔摩,租赁自行车的网店遍布全城,市民和游客可以在全城任何一个网点存取,非常方便。此外,市政部门重视自行车道的建设,斯德哥尔摩的街道,基本都留有一米多宽的自行车道,标志明显。并且规定,在自行车道上,自行车享有优先权,连行人都得让着骑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