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东莞日报
东莞日报03月01日讯 要真正舒解出租车司机“苦逼”的命运,政府在提出集体协商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大力释放行业协会和工会的组织活力,使这些社团能够内化为出租车司机们的利益代言人,并在博弈过程中为他们赢得合理的权益。
民间话语中,出租车司机一直就是个“苦逼”的活儿,现在看来,这个职业群体艰难的生存处境,正在开始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2月27日,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联合宣布从今年3月起,开展为期两年的“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各地将逐步推行出租汽车企业员工制经营模式,代替目前承包挂靠制;同时还将普遍开展以车辆承包费用(即“份子钱”)、社会保险、劳动收入、休息休假等为主要内容的工资集体协商。
确实是早就该改了,一直以来,出租车行业就是一个劳动关系紧张的行业,普遍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缴纳过高份子钱之后,出租车司机还靠超时工作维持收入,休息权没有保障,职业病普遍等。
爱思想网网友“范亚峰”指出,这一乱像的根本原因在于出租车司机的权益缺乏最基本的保障。比如最受人关注的“份子钱”到底应该缴纳多少,出租车司机完全缺乏话语权。而在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保,以及保证基本的休假时间方面,司机也几乎没有任何博弈能力,不规范的劳资关系随处可见,而除了劳资关系上的不稳定和紧张外,油价、气价上涨迅速,以及长期加油加气难的问题也一直被搁置。身处这样一种权力格局,这一行业想不乱象百出,都不可能。
这个观察非常到位。然而,如何改变这一局面,东早网网友“顾骏”认为,集体协商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出租车司机这个群体,必须要能够形成自己的利益代言人。的确,包括出租车行业协会以及工会组织等,本是这个角色的天然人选,但是,这些社团功能长期形同虚设。而如果缺乏这个关键性的角色,尽管政府设置了集体协商这样的体制性平台,但最后的结果,可能依然免不了被盘剥。
也就是说,要真正舒解出租车司机“苦逼”的命运,政府在提出集体协商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大力释放行业协会和工会的组织活力,使这些社团能够内化为出租车司机们的利益代言人,并在博弈过程中为他们赢得合理的权益。可以预见,如果这些社团能够作为一个中间力量协调各方的关系,那么,出租车行业的协商机制才算落地成型——不但出租车司机们的利益能得到保障,政府要的稳定也能落实。
如此看来,工资集体协商是出租车行业体制改革一个良好的突破口,但毫无疑问,要真正实现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期待后续力度更大、更为系统的政策举动。(评论员 唐彬)
网站采编:彭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