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
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发生后,往往总呈现出这样的“模式”:事故致人伤亡监管不严成众矢之的安全标准落后。这是一件颇为无奈的事情,毕竟,出事之后可以追查责任人,监管不严可以追究渎职失察者,但一落到标准落后的问题上,则一切无从谈起这就好比尽管大家都知道有人做错了事,却没有什么法律处罚依据,拿他没办法,只好让他逍遥法外。毋庸讳言,这落后的标准,成了道德血液缺失的商家以及玩忽职守的监管者的挡箭牌。因此,要想不再出事,首要的,就应是从标准上抓起。
我们不要总是等下一个行业出事之后,才发现又一个标准的落后了。从本期起,本报将以《尴尬的国标》为栏题,对部分需要要“与时俱进”的安全标准进行梳理报道,以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人们常把坐公交车称为“挤公交”,一个“挤”字生动传神。而网上所流传的段子“圆的挤成扁的,3D的挤成平面的;怀孕的挤流产了,没怀孕的挤怀孕了”,更是让人们在哈哈一笑过后,心中涌起无限酸楚。渐渐的,公众开始质疑,大巴有超载标准,难道公交车就没有载人上限?有网友问公交车是否该限定乘坐人数?交通运输部门回答:按照建设部有关规范,公交车乘坐人数除固定座位外,每平方米可站立8人。而近日,北京两名青年乘坐公交车翻窗上车抢座一则消息曝光后,更加引来市民对公交车安全载客的关注。
【现场直击】 公交载客
以成都市93路公交车为例。记者日前在上班高峰期和非高峰期分别做了这样一个实验:首先是上班高峰期,从起点站九里堤公交站出发,沿途经过30个站到达终点石羊场中心站,也就是说加上起点和终点共计32个站,除去终点站不会有乘客上车,还剩下31个站点会上乘客,坐在最后一排的位置上,记者清楚看到从出站开始的第一个站点“香榭丽”,加上座位和站立位,车厢就装了近一半多的面积,到第二个站点“交大路西”,已经是满满一车人,剩下28个站点,每个站都停靠,且都有乘客挤上公交,几乎每次停靠都能往车内塞上3-5人,当然有少许站点会下1-4名不等的乘客,据目测后粗略计算,一趟车装载人数最多的时候除去司机,座位上的29人加上站立位的乘客,车厢里共计装了大约有100人左右。
公交车司机表示,这样的情况在上班期间天天如此。
乍暖还寒的清晨,上班大军等待在离家最近的站台守候公交车,几番折腾,等到站定后,早已是大汗淋漓,然后车厢里不时传出:
“你不要挤嘛,上班高峰期,大家理解一下嘛!”
“哎哟,你小心点嘛,踩到我的脚了。”
“你侧起站,又可以腾出点空间了。”
……
坐在记者身旁的一个30出头的中年人听闻记者抛出“公交车每平米站8人”的观点后,表示之前也透过网站和近期的新闻了解到这个信息,同时也指出对这项规定的不可理喻,“公交车就这么大,人们愿意怎么个站法就怎么站着,规定每平米站8人,太不可取,块头大的呢?怎么能以偏概全?如果站的姿势能朝某个方向一致或者有序那倒还可能行得通。”四周的乘客也纷纷表示附和,其中还有不少人对这个规定持怀疑态度,“这个还有规定啊?不得哟。要不是你们说,还真没有听说过。”
“现在都在严打超载,超速什么的,怎么从来没有听到交警罚公交车超载呢?我看公交车超起载来也够吓人的。满满一车,刹车、转弯难免有人磕磕碰碰。”
一个穿着工装的女孩子应声发起牢骚,“是啊是啊,尤其是我下班的时候,司机前门都不敢开了,只开后门,我每次从后门上,都是挤了又挤,塞了又塞,还以为我最后一个上来站在门边是不会再上来人了,结果到下一个站,死活又塞进来四、五个人,好吓人哦,有时候我人都是悬空的,手都不用扶啥子,汽车转弯、急刹啥子的摔都摔不下去。”
“哈哈……”
【市交委发言】
公交车装载标准“两条腿走路”
记者日前带着“公交车每平米站8人的国标到底符不符合当下国情?”,“公交车到底载多少乘客才算超载?”,“公交车可供站立的面积到底有大?”等问题来到成都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成都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交车每平米站8人",这个在国标里面是早有规定的。”随即,记者询问这项规定是否适应当前的公交车安全乘坐形势,该工作人员表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但同时也表示出百般的无奈。据该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的公交车装载标准实际上是“两条腿走路”,即执行的是两个标准,一个是国家标准;另外一个则是车辆出厂时公安交警部门依据车辆出厂时的规格对车辆进行具体装载数据的认定。